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下)
5月15-17日,以“智能+时代,智胜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将在宁波余姚举行。而这次峰会中,朱世强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机器人教育的若干思考和探索。
朱世强,浙江大学机械系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这次朱教授针对中国培养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五点反思,五点思考,一点探索”下面我们来领略这位教授的风采。
五点思考
我想有几个方面供大家一起思考。第一个我们怎么样把握机器人技术的要求。
首先我觉得机器人是一个集成技术,不属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学科。哪怕是机械。但是这个集成技术又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各个学科的拼加。这个集成要求非常的高。第二,它是跨界技术,它需要对应用的环境和应用要求有非常精准的分析和把握。如果没有这样,你也开发部出很好的机器人来。第三,它是未来技术它特别需要我们超前的想象能力
所以得到的结论是:
值得借鉴的是耐基大学,这个学校的机器人,我认为在全球的机器人学校当中是一个标杆。而且这个学校因为有了机器人学院的存在,大大提升了全球知名度。那么我们分析了一下,把它的课程体系做了一个结构,本科生的课程结构解读一下,数学、工程数学,是我们的所有的基础。运动学动力,控制,计算机的视觉,人工智能,传感器。
再到后面有机器人的特别的一些课程训练。然后他认为机器人有民主性的,所以学机器人的学生还要学点心理学,民族学,他觉得走入亚洲的机器人和走入欧洲的机器人有区别的,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所以应该说比较完备。那么它的研究生体系呢?差不多,结构差不多。只是在本科生结构体系基础之上的强化,和更加专业化。
第三个就是怎么样构建我们机器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机器人人才培养要特别强调协同两个字,从协同角度来说,我甚至认为应该从小学开始,机器人是特别需要想象力的一个学科。等像我们这样的年纪的时候完全失去了想象力了,只能是老牛一样往前走路一样,所以想象力是从小培养的。主体要协同,我们的主体应该是高校跟企业联动,学科要协同,学科协同就不要讲了,大家非常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很好的思考怎么样来打造良好的机器人才成长的环境。
我觉得有这样几个。一个戒以过渡的手段挖人,忽略的人才的培养。这个恐怕对行业是有所损害的。第二要戒以实体的名义玩资本,这样会迷乱了很多技术人员的心志。第三戒,要戒掉纯把帽子当能力,这是蛮有危害的,忽略了实际能力的考评。
从企业的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建团队,千万不要把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压在一个人头上,某个人可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我敢说任何一个人,很难承担所有的机器人开发所有任务。所以一定要培养团队。从企业角度我建议营造共同成长的环境。
从技术人员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很重要一点,作为技术人员如何保持一个学者的本性。我觉得应该多一点担当,我们要努力静下心来攻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要多一点淡薄宁静的斯文,要多一共建克难的毅力,多一点终身学习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