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哪些现象?
过去两年,曲折颇多。面对崭新的2023,在新技术演进呈指数级发展势头的今天,也许所有人都应该为行业的每一个新变化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回首过去两年,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哪些现象?
现象一:入局者众 行业玩家强者恒强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近两年,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难题,后疫情时代下,劳动力的短缺变得更明显,经济下滑使得传统制造业的一些头部企业降本增效,机器换人成了大趋势。“机器人+”等相关政策的发布,使得机器人行业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国家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更为关注,因此国产工业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具有确定性机会的赛道。
不断加宽的赛道上,入局者众,而拥有绝对实力的企业则会愈来愈强。近期,汇川发布了业绩快报,作为国内工控龙头,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2%,实现归母净利润42.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5%。除此之外,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巨头发那科去年出货量攀新高,今年年内,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也将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这个位于宝山区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超级智能工厂”初具雏形,未来将为下游应用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智能机械产品等含金量、附加值更高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探索前进,茁壮成长,与之相配套的减速机行业也越来越壮大,一些头部企业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实力愈来愈强。目前减速机产品已达上百种,广泛服务于物流、包装、工程机械、冶金、水利、电力、医疗机械等行业。
现象二:优胜劣汰 持续生长的行业蓝海
近两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格局。在这个格局范围内,竞争不可避免,未来将进一步进行淘汰,有痛点就会有创新。
可以确定的是,工业机器人正处在增量赛道上,而品质产品将成主角。机器人企业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则需要在品质、服务、规模三方面下足功夫。
疫情前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以向上的技术创新为主,诞生了一系列国货新品牌,其关键词往往包括了“创新”、“升级”、“品质”等。智能化决定用户趋向智能和高端的消费,因此“智能制造”、“产品品质”成为后疫情时代机器人品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安全、智能、柔性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就被预测会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从技术创新来看,新技术、新品类的机器人产品更有成长潜力。从产品结构来看,高品质的机器人更易积累客户群体,也将是2023年稳住大盘的基石。从长远看智能化是趋势,但是不会一蹴而就,一些经销商、集成商也会选择品质更有保障的产品去服务于客户的需求。
现象三:薄利多销 多方利好创造发展增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4.31万套,产量首次突破40万套,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融资升温,投融资事件101起,投融资金额227.08亿元。2022年全年,工业机器人领域发生投融资事件约92起,投融资达190.77亿元。
在科技发展与商业化进程加速的同时,机器人行业进入薄利多销时代。随着近两年国产零部件进一步成熟和批量化,本体成本快速下行,行业里面涌现出一批针对中低端应用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商。为了快速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占有率,无一例外,这些新进入者均采用了低价战略。
另外,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等多行业旺盛需求的驱动下,机器人订单正在大量涌现。2022年迈赫股份收到比亚迪发来的3份《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成为3个项目的中标人,中标价(未税)合计4.9亿元,金额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另外,埃夫特下属孙公司Auto robot在去年也收到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商Stellantis集团下属子公司FCA Italy S.p.A关于意大利梅尔菲工厂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种车型前车身、后车身及车身底部产线的采购订单,项目总金额预计约2.54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2.14%。
最后
除了以上几个现象,未来,机器人行业还将处于加速高歌猛进的状况:
劳动市场催化使用需求:在劳动力人口下降以及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机器换人进程加速成为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据Oxford Economics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0年,机器人将代替全球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其中,中国占据世界工业机器人的五分之一,到2030年,中国将有1400万机器人被投入使用。
下游市场倒逼产能扩充:稳增长政策将推动基建投资上升,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倒逼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容,更多人机协同的需求场景被发现激活,协作机器人将成为赛道焦点。
技术变革助推国产化加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