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发布《开放科学展望》首份报告
科技日报巴黎12月20日电 (记者李宏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科学开放”会议近日在日内瓦举行。该会议作为教科文组织“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的闭幕式,重点探讨推动全球公平、开放科学的未来行动。会议发布了《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展望:全球现状和趋势》报告,这是《开放科学展望》系列的首份报告。
教科文组织2021年审议通过的《开放科学建议书》明确定义,开放科学是一个集各种运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包容性架构。旨在实现人人皆可公开使用、获取和重复使用多种语言的科学知识,为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增进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的创造、评估和传播进程。开放科学涵盖所有科学学科与学术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构建于以下主要支柱之上:开放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科学传播、社会行为者的开放参与以及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对话。
开放科学背后的理念,是在所有利益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使科学信息、科学数据和科学成果能够被更广泛地获取和更可靠地使用。通过鼓励科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更紧密关联,促进所有人的平等机会,开放科学可以真正地打破格局,缩小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差距,实现人类的科学权利。
教科文组织研究认为,要解决全球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差距,首先要拥抱开放科学。
开放科学要充分发挥其潜力,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公平的全球现象。开放科学可以成为弥合现有科学、技术和创新差距,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工具。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规划和建设更加开放、包容和易于获取的科学系统,对开放科学进行全面的全球评估变得至关重要。报告引述了中国开放科学网站等实践案例,并听取了中方的专业性意见。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全球范围内跨地区和跨学科采用开放科学的实践有所增加,但这种增长并不均衡。各国之间在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各国在获得资金、技能和工具方面缺乏公平性,阻碍了开放科学充分发挥其潜力。向开放科学的过渡需要科学文化和科学伙伴关系的转变,只有通过集体的协作和协调行动与投资,才能加速向真正全球性、公平的开放科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