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看见“未来之城”

最后更新:2024-03-04 浏览:1175次

特写:看见“未来之城”


  新华社记者 王健 张涛 马玉洁

  人类对未来城市的浪漫想象,正在雄安新区付诸实践。

 

  从北京驱车向南,驶上刚刚全线通车的京雄高速,这是一条“智慧之路”——根据天气和车流状况自动调节亮度的灯杆、主动喷洒式智能融雪除冰系统、智能驾驶专用车道等让出行变得更“丝滑”。

 

  这也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行驶100多公里,就到了“未来之城”——雄安。

 

  整洁的马路纵横交错,崭新的居民楼、写字楼、商场、酒店巍然矗立,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等地标建筑气势如虹……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村落。

 

  近7年时间,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雄安的变化沧海桑田。

 

  20174月,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不仅如此,中国还计划把雄安建成一座创新、绿色、充满科技感、没有“大城市病”的智慧宜居之城,它凝聚着中国对于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思考。

 

  行驶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条主干道上,当你遇到的第一个交通信号灯变为绿灯后,以每小时40公里的车速匀速开行,一路遇到的信号灯都是绿灯。初来乍到的驾驶员,面对“一路绿灯”会误以为自己“运气真好”。

 

  这是系统在采集到道路车流量、拥堵指数等数据后,对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作出相应调整的结果。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有着拱形建筑立面、呈现“大眼睛”形状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云上雄安”的中枢“大脑”。走进“雄安之眼”,城市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尽收眼底:哪条道路车流量比较大?地下管廊里有没有异常?小区里的垃圾箱有没有满?在一块巨大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运行数据。

 

“雄安在建设物理城市的同时,一座数字城市也在同生共长。”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袁晓东说。

 

  与城市计算中心仅一条马路之隔,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的咪咕咖啡店,一位机器人咖啡师正忙着给顾客冲泡咖啡。

 

  店长王滢介绍,这里的“高科技咖啡”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自去年10月开业以来,最高的一天销量达到500杯左右。

 

  咖啡馆里,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手捧咖啡谈业务、聊创意。有人说,在雄安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咖啡馆也成了创业者的灵感天堂。

 

  据了解,雄安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方向,已建设包括雄安中关村在内的10余个产业创新平台,吸引了大批科创企业。

 

  许蒙超在北京开办了一家生物技术企业,最近他在雄安成立了分公司。他说公司业务与雄安的未来发展方向刚好契合,而且这里创业成本低、优惠政策多、生活环境好。

 

  的确,雄安不仅充满创新色彩,还是一座绿色宜居之城。

 

  走进雄安悦容公园,一步一景,仿佛置身古典园林。到了春夏,这里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与繁茂绿植相融合,交织成“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画面。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坚持的建设理念:打造好蓝绿交织的空间,再把城市轻轻“放”进去。雄安一方面加大对白洋淀的污染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已造林47.5万亩的“千年秀林”让城市更绿更美。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人们出门见绿,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这是建设绿色雄安的目标。

 

  春节刚过,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工地一片繁忙,中国中化大厦保持着每7天“长高”一层的建设速度;中国华能总部大厦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东西轴线、雄忻高铁、京雄快线等工程正加快建设……

 

  2010年,首次来到中国的世博会,在这个国家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举办,全世界的梦想家们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放飞思绪、憧憬未来。十多年后,在中国北方这片1770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纽约市土地面积的区域内,“未来之城”正以不可思议的规模和速度逐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