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来了,会抢走人类工作吗?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什么模样?湖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6月15日,在长沙结束了2024年第9期“湘江大讲堂”讲座后,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受了记者专访。
人工智能赋能人类,而不是替代人类
记者: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问世,正深刻重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很多人担忧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岗位,对此您怎么看?
刘庆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自古以来,任何新技术出现都有可能对原来的工作做必要的替代,但是又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工作。科大讯飞有一个基本理念,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这是最核心的宗旨。
比如,我们的机器翻译已经通过了国家翻译师资格考试的技术认定,而且支持83个语种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的翻译其实比很多的同传都要强,但是机器缺的是什么?是对背景知识的综合运用、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所以将来最好的同传应该是机器跟人的结合,“信达雅”是人的工作。我认为未来是各行各业用人工智能给大家赋能,而不是替代人。
人工智能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
记者:您觉得人工智能的未来将是什么模样?
刘庆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会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的智能助手。每个人都能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发挥更大创造力。未来一定是人机协作、深度耦合的世界。
我们让机器学习人的能力,把人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从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让人做更有创意更需要灵感的事情。如果将来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我们从5天工作制变成3天,8小时工作制变成4小时工作制,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去健身、去娱乐、去畅想未来,人类可能真的在地球之外探索更浩渺的太空。
还需要在算力方面持续发力
记者:去年,ChatGPT火爆全球后,各个科技巨头竞相加入大模型工具竞争赛道。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如何突围?
刘庆峰: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大模型仍是GPT-4Turbo,我们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和医疗,已展示出不亚于GPT-4Turbo的表现。我们除了有场景的优势,算法也已经追赶到和全球同步,数据正在快速积累,但是还需要在算力方面持续发力。
科大讯飞有五大核心战略,包括赋能现有产品、开拓重点行业市场、开辟新兴赛道、推动AI助手的发展,以及推进“讯飞超脑2030”计划。这些战略将帮助科大讯飞在大模型时代保持领先,并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变,真正改变世界。
湖南具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
记者:今年是科大讯飞入湘第7年,科大讯飞在湖南的发展情况如何?您认为湖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刘庆峰:2017年,科大讯飞来到湖南开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数字政府等业务。目前,仅“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产品,就已服务湖南14个市州的3500余所中小学、400多万师生;科大讯飞学习机在湖南受欢迎程度居全国前列。
2022年10月,科大讯飞在湖南湘江新区成立湖南区域总部和智能制造中南总部,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目前,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南)已成为星火认知大模型研发数据资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产业加速中心对接了省内外企业300余家,成功签约30家,已实际入驻17家。
湖南处处充满热情,年轻人很有创业激情,想象力非常活跃。在专业技能逐渐弱化的“大模型时代”,想象力、创意和灵感变得更有价值,湖南这些人文特质,对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湖南高校林立、科教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和实力雄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建议湖南在人才培养上做深度布局
记者:您对湖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建议?
刘庆峰:当前通用人工智能是国际科技博弈和战略竞争的必争之地,其中最大的决定性因素必是人才。湖南应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做深度布局,包括人工智能顶尖科研人才,具备专业能力的复合型AI for Science交叉学科研究人才,以及覆盖从中小学到职业学校、到大学的AI通识课程教育。与此同时,还需研究这一轮人工智能对社会可能带来的颠覆和冲击,哪些工作岗位最先有可能被替代,要提前研究社会救助体系和再就业培训体系。
科大讯飞将紧随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核心能力基座,加大开放平台的发展,并以庞大的湖南本土用户群体和开发应用为支撑,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林,构建人工智能生产力引擎,赋能湖南教育、医疗、工业、城市建设等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