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人机共生新未来
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11.83万台。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与会的中外嘉宾强调,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其间,迭出的挑战也需要携手应对。推动机器人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着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支持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华投资兴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要搭建、用好机器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更好促进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共赢发展机遇
全球机器人市场持续强劲增长。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从家政服务到应急救援,机器人更多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表示,2023年,全球机器人总量已突破400万台。这不仅是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证明,更预示着智能新时代的到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加速演进、应用加速拓展、生态加速开放的新阶段。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
辛国斌表示,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真诚合作,共谋良策,促进全球机器人产业繁荣发展,增进全人类民生福祉。他还针对机器人国际合作提出了3点建议: 一是互利互惠,携手推进全球机器人应用拓展;二是优势互补,携手推进机器人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三是共商共建,携手推进全球机器人治理体系完善。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一独特优势,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赢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处于创新的爆发期,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的效果愈加彰显,通过充分挖掘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特种行业、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可拉动新的消费,催生新的产业,扩大新的就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共克发展挑战
机遇共享共赢,挑战也需共同应对,无论是机器人发展的技术挑战还是相关治理,都需要各方携手探寻解决之道。
针对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尤哈·罗宁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他表示,要确保机器人的安全可靠必须明确所需标准,并研究如何确保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
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机器人的高功率输出,是日本机器人学会主席菅野茂树最关心的议题。他表示,人始终是机器人的最终服务对象。但因功率输出不足,目前多数机器人无法有效支持人类活动。
“任何单一国家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加速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其超越现有的技术水平。” 韩国机器人产业协会主席金奥勋非常期待与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展开合作。
不少行业专家强调,机器人治理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需要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AI赋能机器人。今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针对人工智能治理问题通过专项决议。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充分利用AI技术赋能机器人,加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是机器人行业的共同目标。
安全始终是机器人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ABB中国董事长顾纯元指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诸多新挑战。伴随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特别是AI通过机器人与物理世界相连接,给机器人治理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这需要各方高度重视,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讨论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要确保让大多数人跟得上队。”有行业专家建议,为了让机器人的发展惠及更多人,要做好教育,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使大众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让机器人得以被更好地应用,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向善。